陕北老区正在悄悄上演一场“速度革命”!一条总长238.74公里的钢铁长龙,正以350公里的时速,在黄土高原上勾勒出老区腾飞的新轮廓。作为国家“八纵八横”包海通道的核心段,延榆高铁就像一根金线,串起了宝塔区、延川、清涧、绥德、米脂、横山这些充满事的地方,更让“坐高铁去西安”,从老区人民曾经的梦想,一步步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。
以前从榆林到西安,坐火车得晃悠5个小时,遇上天气不好,时间还得更长。要是赶时间,开车吧,累不说,路上也不安全。可延榆高铁一通车,2小时就能到西安,这时间缩短得可不是一星半点,简直就像给陕北装了个“加速器”。
延安新区站规划了4台9线,以后这里的人流量肯定少不了,南来北往的人在这儿中转,延安的人气儿肯定更旺。榆林南站还预留了包榆铁路的接口,这就好比给未来留了一扇门,以后发展的空间可大着呢。更重要的是,这是老区首条直连省会的高铁,老区人民去省会再也不用绕来绕去,方便得很。
走进延榆高铁的施工现场,那场面可太震撼了,就像一场激烈的“攻坚战”。50座隧道就像一个个堡垒,等着建设者们去攻克。孟家岔1号隧道和石家湾隧道已经被“拿下”,顺利贯通了。但九里山隧道这个“大家伙”,全长9248米,可不好对付,不过建设者们用4倍速掘进,就像跟时间赛跑一样,争分夺秒地往前推进。
桥梁建设也没闲着,5800根桩基、209个承台,每一个都凝结着建设者的汗水。中铁四局、上海局、隧道局等12家央企组成了强大的“作战矩阵”,为了这条高铁,他们可是下足了功夫。164公里的施工便道,就像一条条毛细血管,把物资输送到各个角落;169公里的临电网络,为施工现场照亮了“前进的道路”;17座拌合站、5座炸药库,这些“后勤保障”缺一不可,共同保障着工程的顺利进行。
在黄土高原修高铁,那困难可不少,就像在“地质迷宫”里探险。这里有一种特殊的土壤,叫湿陷性黄土,遇水容易塌陷,就像“豆腐地”一样,给高铁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。比如在修建九里山隧道时,隧道埋得浅,稍微不注意,就容易变形,这可愁坏了建设者们。
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,他们想出了不少“妙招”。针对湿陷性黄土,采用CFG桩基,就像给大地打了一根根“强心针”,增强了地基的承载力。在生态保护方面,他们也没马虎,石家湾隧道采用零开挖进洞,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,泥浆循环利用,不让一滴污水污染这片土地。绥德有丰富的汉画像石文化,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,建设者们专门制定了保护方案,让高铁建设和文物保护两不误。
延榆高铁可不只是一条交通线,它就像一个“引擎”,能带动陕北的经济腾飞。榆林有着“中国科威特”的美称,以前主要靠能源产业,以后随着高铁的开通,交通便利了,人才、资金、技术都能更好地引进来,榆林可以从“能源大市”向“装备制造之城”转型,到2030年,预计新增产值500亿,这可不是小数目。
红色旅游也会跟着火起来,预计会有30%的增长。以前游客来老区旅游,交通不太方便,现在高铁通了,更多的人愿意来感受红色文化。而且旅游形式也会更丰富,沉浸式教育、数字文创等新玩法会不断涌现。榆林的红枣、小米等农产品,以前运出去不方便,现在坐着高铁,早上在榆林的枝头,晚上就能到西安的餐桌,这对于农民来说,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在民生方面,高铁还能带来“医疗革命”,“高铁+远程诊疗”覆盖体系,让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。站城综合体还能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,很多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,不用再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了。
现在,延榆高铁的建设正在紧张地进行着,2027年11月土建收官,2028年2月铺轨完成,离通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。这472亿的投资,背后是1.2万建设者的日夜坚守,他们用汗水和智慧,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。
当列车驶出九里山隧道,那第一缕曙光洒在车身上时,延榆高铁就像一条钢铁动脉,在陕北大地跳动。它带来的,不仅是速度的提升,更是老区发展的新希望。这条高铁,是陕北走向未来的“桥梁”,是老区人民幸福生活的“起点”。
你期待延榆高铁通车的那一天吗?你觉得这条高铁会给陕北带来哪些变化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宝利配资-股票配资知识-深圳股票配资-10倍配资十大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