钮钴禄·和珅,有清一代最大的贪官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贪官,凭借和乾隆皇帝的亲密关系,成为了清代首屈一指的大富豪。
据说他的财富超过了清朝的财政收入,这样一位大贪官,也成为后世不少小说和影视剧的题材源泉。
然而这样一个被人唾弃的贪官,其实背地里是一个好丈夫,好父亲,也是一个好哥哥。
1.为人夫——深情专一的“好男人”
和珅遇见他的结发妻子时,未满十八,青春正好、意气风发,在紫禁城一个叫“咸安宫官学”的地方读书——这地方就是清朝的干部培训学校,专门培养未来国之栋梁。
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那天,和珅在校园林荫道转角遇到爱——不对,是撞上了刑部尚书英廉。
英廉是谁?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,乾隆爷的心腹红人,财政大权、宫廷事务一把抓。
展开剩余89%他一瞧和珅长得帅、谈吐又有礼,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孙女婿!英大人非常果断,也不管什么门当户对的道理,当场拍板,把孙女冯霁雯许配给了他。
据《八旗通志》记载,英廉对这个宝贝孙女非常宠爱,“自教养及聘嫁皆一手操持”,打小捧在手心不说,还早早预备了一份丰厚的嫁妆。
这位冯霁雯小姐呢,出身名门,性子温柔,啥啥都好,就是有点林黛玉的命,自幼父母双亡,和爷爷相依为命。
十八岁那年,年轻帅气的和珅娶了冯氏冯小姐。这门婚事不仅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小家,还给他的仕途开了挂。有英廉这么个大靠山,和珅起步就比别人高一截。
刚结婚那会儿,和珅就是继承祖上的“三等轻车都尉”,就是个皇上身边的小侍卫,连御前侍卫都算不上。
可有了冯氏这个贤内助,他是一路升职加薪,从没让英廉失望过。不管正史野史还是电视剧,都得承认一点:和珅和冯氏的夫妻感情,那是真恩爱。
两人育有二子一女。
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的十公主,跟皇帝结亲家,妥妥的皇亲国戚;长女嫁给了康熙玄孙,次子生得晚,没多久就夭折了。次子去世后,冯氏悲痛欲绝,身体一天不如一天。
和珅眼看着妻子病得不行,太医束手无策,人参鹿茸什么什么都没用,急得和大人不行。
七夕那天,和大人大手一挥,搞了个盛大的祈福活动,在府里张灯结彩、杀牛宰羊,还请来“牛郎织女”下凡,干啥呢?陪他们老夫老妻过“情人节”。
这浪漫劲儿,放眼历史上的男人,估计找不出第二个!
可惜,冯氏还是没熬过去。和珅急得天上拜完拜地下,阴历鬼节那天在府里一掷千金,贿赂鬼神、打赏仆人,想积福积德,给妻子续命。可病入膏肓的冯氏当天还是走了,死于嘉庆三年二月,才47岁。
妻子走后,和珅悲痛万分,前前后后提笔写下六首悼亡诗,其中一首这么写道:
“夫妻辅车倚,唇亡则齿寒。春来一齿落,便知非吉端。哀哉亡子逝,可怜形影单。记得去春时,携手凭栏杆。”
这“唇齿相依”的比喻,写尽了两人几十年的恩爱时光。谁能想到,那个政坛上狡猾贪婪的和珅,心里还有这么柔软的一面?
2.为人父——“钞能力”的好爸爸
在家庭生活中,除了当丈夫,他还有个重要角色——父亲。
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里:和珅为了宝贝儿子丰绅殷德的前程,居然拉下脸去求死对头纪晓岚帮忙。
在真实历史里,和珅对儿子也是操碎了心,比电视剧里还夸张!
要说和珅对丰绅殷德的宠爱,那真是没得挑。从儿子一出生,他就步步为营,给孩子铺出一条权势加身的人生路。
就连后来嘉庆翻脸抄了他们家,作为儿子的丰绅殷德也只是被“革去公爵,留伯爵,在家闻住”,官职没了,收入断了,相当于被软禁,可日子过得还不算太惨,衣食无忧。
这待遇,放眼抄家后的权臣子嗣,也算少见了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
因为和珅自己大概早料到自己跑不掉,也没给自己留啥后路,只是设法给儿子留了条活路。
这丰绅殷德是他和冯氏的第一个孩子,刚出生,和珅就迫不及待跑去找乾隆爷赐名。
“丰绅殷德”这名字听着简单,在满族语里“丰绅”是福气,“殷德”是德行深厚,四个字合起来就是“福善双全”。
光让皇帝赐名还不够,和珅还得操办好儿子的人生大事——结婚!
丰绅殷德三岁时候,和珅就动用自己的影响力,直接找乾隆求赐婚,对象是皇上最宠的十公主,不过这个公主不是皇后生的。
有朋友可能纳闷:和珅这么精明,咋不挑个皇后生的公主,身份更尊贵呢?
一上来挑最顶级的,太显眼,目的性太强。二来,和珅看准了十公主是乾隆的心头肉,既能攀上皇室,又能让皇帝把他当自家人。
果然,后来十公主被破格封为“固伦公主”,嫁妆比别的公主多十倍,丰绅殷德也水涨船高成了固伦额驸。
《满汉名臣传》里写得清楚,儿子“赐戴红宝石帽顶三眼花翎、金黄带、紫缰,服色与贝子同”,贝子可是清朝宗室第四级,和珅硬是把女婿塞进了皇亲国戚的圈子。
按理说,丰绅殷德该继承祖上的“三等轻车都尉”,可和珅哪看得上这小官儿?他的长子哪能起点这么低!他大手一挥,把这差事丢给弟弟和琳的儿子丰绅殷绵去历练。
自己的宝贝儿子先 “御前行走”——这职位听着没啥实权,可天天跟在皇帝身边传话递信,刷脸机会多得是。
果不其然,没多久就升成“散秩大臣”,相当于又加了薪,虽然还是没什么实权。
和珅这时候又开始算计了,光刷脸没实权可不行,得让儿子抓点真金白银。混官场多年的他太清楚了,手握钱袋子才能步步高升。
于是,他把自己管了八年的“崇文门税务”交给了丰绅殷德。这地方可是税收重地,钱哗哗地流,换来换去还是进了和家口袋。和珅呢?辞了税官,转身升成了大学士,继续往上爬。
虽说和珅最后没落得好,“贪官”骂名背了几百年,可他给儿子铺的这条路,那真是稳稳当当。
嘉庆抄家再狠,丰绅殷德好歹保住了命,还能衣食无忧。换个角度看,和珅这好父亲当得可一点不含糊。
3.为人兄长——文武双全的“扶弟魔”
说起和珅的家庭,除了妻子儿子,还有个对他来说举足轻重的人——亲弟弟和琳。
前面提过,和珅18岁迎娶冯氏时,靠的是祖上传下来的“三等轻车都尉”混饭吃。
按古代世袭规矩,这职位得正室生的儿子才能抢,巧了,和珅和琳都是正室生的。
母亲生和琳时难产去世,父亲远在福建当官,俩兄弟从小相依为命,长兄如父,和珅愣是把弟弟拉扯大,一前一后进了咸安宫官学读书。可见和珅他弟和琳也不差,甚至和他一样优秀。
清朝有个大诗人袁枚,和纪晓岚齐名,人称“南袁北纪”。他在咸安宫官学认识这兄弟俩后,还专门写了一句诗:“擎天兼捧日,兄弟各平分。”
啥意思呢?袁枚觉得这俩人能平分秋色,将来都能成国家栋梁。
不过这兄弟俩仕途路子完全不一样:和珅走文官路线,和琳奔武将方向,一个文采飞扬,一个武艺傍身,配合好了那就是文武双全。
后来和珅靠着世袭职位起家,又娶了个好老婆,攀上了一个好靠山,最后终于是攀上了乾隆的高枝,爬的那么高之后,可他从没忘了亲弟弟,只要有机会就设法给和琳铺路。
和珅这人精明,办事滴水不漏,连帮家人都不露痕迹。他给弟弟和琳谋前程,可不是傻乎乎跑去跟乾隆说:“皇上,我弟不错,升个官吧?”
这招太低级,一不小心还得罪人。直接求情容易弄巧成拙,得“拐弯抹角”来。于是,他给弟弟找了个好领导,再偷偷塞点立功的机会。
为了走好这步棋,和珅挑了两个当时炙手可热的武将当跳板:一个是军机大臣阿桂,家世显赫,康雍乾三朝元老;一个是内务府总管福康安。
两人都是大人物,和珅最后选了阿桂。咋选的?还得从乾隆四十六年说起。
章佳·阿桂
那年和珅当钦差去甘肃平乱,跟阿桂搭档。俗话说“一山不容二虎”,俩人当时掐得挺厉害,可和珅不敢明着得罪这老将,阿桂也不想跟皇帝红人撕破脸,后来俩人就和好了。
和好之后,和珅就瞅准时机,把弟弟和琳塞到阿桂手下,时机拿捏得刚刚好。
阿桂这人,军事才能一流,带兵纪律严明,正所谓“强将手下无弱兵”,和琳没多久就抓住了立功机会,军事才能一点点露头角。
可和珅还不止于此,他心思细腻,总能猜透乾隆的心思。比如杭州织造盛住贪污案,皇帝其实不想真查,就是敲敲山震震虎,给满朝文武个交代。
和珅看透这点,提议让阿桂和和琳一块儿查案。结果呢?他早知道阿桂作风硬邦邦,果不其然,阿桂查得太狠,被乾隆责罚;
和琳呢,处理得圆滑又松弛,立马入了皇帝的眼,直接升成了湖广道御史。
这职位听着是个地方纪委,可御史这活儿能管全国官员,别看人微,话分量可不轻。这事儿对和琳仕途意义重大,对和珅更是双赢。
可惜,命运总爱开玩笑。和琳仕途顺风顺水,却在战场上染病早逝。和珅听到消息,哭得“言不成声,泪随笔落”,一首悼亡诗祭奠亡弟:
“看汝成人瞻汝贫,子婚女嫁任劳顿。如何又为营丧葬,谁是将来送我人。”
短短四句,把当大哥的辛酸写得透心凉。
好不容易把弟弟拉扯大,担心他没工作,给他铺路;路铺好了,又操心他没家庭,大包大揽帮他娶妻嫁女,就盼他功成名就。
谁想到,最后还得办弟弟丧事,可自己走时,谁来送呢?这诗一出,谁还能忍心骂他?
再讨厌和珅,也得为这兄弟情叹口气。
特约撰稿人:郝煜冰,陕西省作协成员
发布于:广东省宝利配资-股票配资知识-深圳股票配资-10倍配资十大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