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持续完善“云上大思政课”数字资源库,馆校合作共建单位扩容至50家,绘制“学生思政素养数字画像”……作为首批上海市“大思政课”建设整体试验区,徐汇区今天发布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”改革行动方案(2025-2027),为新一轮建设明确目标与路径。

徐汇区教育局局长周刚介绍,整体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两年来,徐汇区明确了“课程共建、资源共享、基地共育、师资共培、平台共创”五项重点任务,共布局两批32所试点学校、30个实践教学共建单位。
徐汇区教育局局长周刚解读方案
“作为大思政课体系中的关键环节,学校探索打破学段壁垒和学科壁垒,推动初高中思政教师、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。”试点校、中国中学党总支书记徐翊介绍,学校已经逐步形成教研组贯通、全学科和跨学科共同呈现的工作机制。例如,学校系统整合语文、数学、历史、生物、德育等学科,设计了十个“一万年”系列课程,把思政元素融入十个小切口。以“一粒米的一万年”为例,思政学科确立“端好中国饭碗”的思政核心;历史学科聚焦稻米起源,带领学生走访河姆渡文化和广富林遗址;生物学科围绕米的进化,感悟袁隆平院士的家国情怀;化学课通过检测米的营养成分,思考劳动价值;体育课联系传统农业技艺,传递尊重劳动的思政元素;德育课分享“一粒米的旅行”,具象化传递文化创新的意味。
中国中学党总支书记徐翊介绍学校做法
根据今天发布的行动方案,徐汇区将推出系列举措,推动“大思政课”建设再上新台阶。
一是实施提质计划,构建螺旋式上升课程体系。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与教材,高校马院与区教育学院联合研制并动态修订《徐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指导意见》,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,开发30讲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系列思政金课,持续完善“云上大思政课”数字资源库。
二是实施厚基计划,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矩阵。共建单位扩容至50家,制定《徐汇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化建设指导意见》,馆校合作打造30讲精品课程。依托“教联体”机制,将实践基地纳入各校校外实践育人圈,打造馆校合作样板,探索德育活动课程化模式。
三是实施铸魂计划,深化三个一体化育人内涵。深化“校内外一体化”,依托“六个百年”文化开发六大思政育人场景,实现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;促进大中小学一体化,建设学科联盟,开展协同备课与教学接力;落实知信行一体化,将认知转化为实践,纳入综合素质评价。
四是实施强师计划,构建大师资培养体系。“先锋班”从小学延伸至初高中,三年内培养150名骨干教师;健全一体化教研机制,建立“高校专家+教研员+一线名师”的指导团队,常态化联合教研;提升教师数字素养,三年内实现思政教师数智培训全覆盖;探索高校与区域人才共育机制,依托高校基地平台,对接区德育骨干梯队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平台,分层培训,提升教师“大思政课”育人意识和专业能力。
五是实施筑台计划,建设智慧思政数字生态。升级“教联体智慧治理中心”,完善“云上大思政课”平台,推进“汇地图”优化升级,探索基于大数据的“学生思政素养数字画像”,以智慧思政引领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。打通区域大中小学网络终端,探索“理论·实践·网络”三维融合的“大思政课”综合教学改革,构建网络化、模块化、项目化、精品化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。
宝利配资-股票配资知识-深圳股票配资-10倍配资十大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